名字空间

在 Kubernetes 中,“名字空间(Namespace)”提供一种机制,将同一集群中的资源划分为相互隔离的组。 同一名字空间内的资源名称要唯一,但跨名字空间时没有这个要求。 名字空间作用域仅针对带有名字空间的对象,例如 Deployment、Service 等, 这种作用域对集群访问的对象不适用,例如 StorageClass、Node、PersistentVolume 等。

何时使用多个名字空间

名字空间适用于存在很多跨多个团队或项目的用户的场景。对于只有几到几十个用户的集群,根本不需要创建或考虑名字空间。当需要名称空间提供的功能时,请开始使用它们。

名字空间为名称提供了一个范围。资源的名称需要在名字空间内是唯一的,但不能跨名字空间。 名字空间不能相互嵌套,每个 Kubernetes 资源只能在一个名字空间中。

名字空间是在多个用户之间划分集群资源的一种方法(通过资源配额)。

不必使用多个名字空间来分隔仅仅轻微不同的资源,例如同一软件的不同版本: 应该使用标签 来区分同一名字空间中的不同资源。

使用名字空间

名字空间的创建和删除在名字空间的管理指南文档描述。

查看名字空间

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列出集群中现存的名字空间:

kubectl get namespace
NAME          STATUS    AGE
default       Active    1d
kube-node-lease   Active   1d
kube-system   Active    1d
kube-public   Active    1d

Kubernetes 会创建四个初始名字空间:

  • default 没有指明使用其它名字空间的对象所使用的默认名字空间
  • kube-system Kubernetes 系统创建对象所使用的名字空间
  • kube-public 这个名字空间是自动创建的,所有用户(包括未经过身份验证的用户)都可以读取它。 这个名字空间主要用于集群使用,以防某些资源在整个集群中应该是可见和可读的。 这个名字空间的公共方面只是一种约定,而不是要求。
  • kube-node-lease 此名字空间用于与各个节点相关的 租约(Lease)对象。 节点租期允许 kubelet 发送心跳,由此控制面能够检测到节点故障。

为请求设置名字空间

要为当前请求设置名字空间,请使用 --namespace 参数。

例如:

kubectl run nginx --image=nginx --namespace=<名字空间名称>
kubectl get pods --namespace=<名字空间名称>

设置名字空间偏好

你可以永久保存名字空间,以用于对应上下文中所有后续 kubectl 命令。

kubectl config set-context --current --namespace=<名字空间名称>
# 验证之
kubectl config view | grep namespace:

名字空间和 DNS

当你创建一个服务 时, Kubernetes 会创建一个相应的 DNS 条目

该条目的形式是 <服务名称>.<名字空间名称>.svc.cluster.local,这意味着如果容器只使用 <服务名称>,它将被解析到本地名字空间的服务。这对于跨多个名字空间(如开发、分级和生产) 使用相同的配置非常有用。如果你希望跨名字空间访问,则需要使用完全限定域名(FQDN)。

因此,所有的名字空间名称都必须是合法的 RFC 1123 DNS 标签

并非所有对象都在名字空间中

大多数 kubernetes 资源(例如 Pod、Service、副本控制器等)都位于某些名字空间中。 但是名字空间资源本身并不在名字空间中。而且底层资源,例如 节点 和持久化卷不属于任何名字空间。

查看哪些 Kubernetes 资源在名字空间中,哪些不在名字空间中:

# 位于名字空间中的资源
kubectl api-resources --namespaced=true

# 不在名字空间中的资源
kubectl api-resources --namespaced=false

自动打标签

特性状态: Kubernetes 1.21 [beta]

Kubernetes 控制面会为所有名字空间设置一个不可变更的 标签 kubernetes.io/metadata.name,只要 NamespaceDefaultLabelName 这一 特性门控 被启用。标签的值是名字空间的名称。

接下来

最后修改 March 30, 2022 at 2:07 PM PST : [zh] Resync pages under working-with-objects (6f7ee0ca7)